BJD 巴黎 金曲獎 麵西施 就醬
靜默練習 靜默練習朱平(2008-09-15) 佛教說,當池塘的水混濁時,你就什麼都看不見,唯有澄靜下來,泥沙才會沉澱,水面才可能如鏡般的反射,映照出你的模樣。 每一至二年,我會去做一次靜默練習,把自己丟到大自然裡,靜靜的,不講話。有人問我這是個什麼樣的練習?是去閉關嗎?其實它的主要精神很簡單,就是認識自己,面對自己,跟自己對話。 我的第一次靜默練習是參加AVEDA創辦人所邀約的僻靜儀式 (SILENCERETREAT),他說這是一個禮物。於是我們有十個人前往美國的威斯康辛州,一處三百英畝平方的地方,在舒適宜人的大自然環境裡待了十天。那裡除了同行參加的十個人之外,就只有打掃清理的僕人以及專做有機素食料理的廚師,每個人要自行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,只要不講話,沒有人會管你這十天做了些什麼事,因此也可以說成是十個人出去渡假,享受一個跟自己獨處的假期。 第一天大家彼此見面時,一起用晚餐,沒有任何寒暄也沒有自我介紹,每個人都靜靜的吃飯,盡量不要眼神對著別人的眼神,在寂靜無聲裡展開十日僻靜。前五天是最難捱的時候,我突然發現時間好多,多到用不完,心裡就變得很慌。一反我既有的生活模式,沒有電視、沒有電腦、沒有網路,也不能看書、不能聽音樂,由於沒有行程表,我便把手錶取下,因為時間在這裡變得不重要了。 我們總是花很多時間準備考試、吸收知識、學習學問,但很多時候都只是紙上談兵,講講而已,沒有去實踐。「面對自己」這件事 ,我們都知道,卻鮮少人真正去做到,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去跟自己相處,沒有去瞭解自己的思考模式、喜怒哀樂。面對自己並不是說要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,而是希望你去認識自己,然後接受自己,以後慢慢的你自然會有所改變。所有的療癒都開始於先接受。就像一個酗酒的人認為,他喝酒只是發洩情緒,他覺得可以自我控制說不喝就停止;然而,一個人若不願意接受事實時,就不會認為這是個問題,也就不會想去改變它。 在那十天裡,我固定去跑步、游泳、在大自然靜坐,並每天在筆記本寫下一個功課,從死亡、恐懼、關愛、生活、選擇……等等主題去反思我這個人,反省自己有哪些的習慣,並去認識這些習慣,看看有哪個習慣是不好的,又有哪些是可以改變的。每一天我都發現自己更認識自己,自我探索是一場永無止盡的旅程,沒有終點,這就是人生好玩之處,你可以不斷發現新的情緒。我不相信本性難移這句話,我覺得那是一個不願接受自己的藉口,因為只要能接受就可以有所改變,但是前提是你必須自己想要改變,而不是旁人或父母希望你改變,別人只能夠給你一個環境,鼓勵你去改變而已,做與不做的決定還是在自己手上的。 最後一天,我們做了一場印第安人的Sweat Lodge儀式,象徵性的結束十天僻靜,在漆黑的夜裡,我們每個人坐在帳篷裡,中央放著燒得通紅的石頭,酋長吟唱著咒語與傳遞祈福煙斗,並將清水澆在火熱的石頭上,大量的水蒸氣冒出,每個人像是洗桑拿般的猛流汗,承受一陣陣的熱氣衝擊,考驗著我們的毅力及忍耐力。彷彿讓身體排毒了。晚上吃飯時,主人給了每人一張卡片,卡片上寫著:「HA. HA. HA. HA. HA. HA. HA. HA. HA. HA. ……」大家開口笑了,打破這十天的寂靜。 事實上,在這個幽靜的環境裡,我的情緒也排毒了,我改變了什麼?我知道自己的極限、優點、缺點在哪,我更勇於做真實的自己。慢慢的,我接受自己不是個完美的人這件事實、我接受自己是有罪惡之心的人、我接受自己是個生意人,因為只有經過「生意」的工具,才能永續自己生生不息的理想。我以平和的心認真看待自己,面對我必須去面對的一些事情,這就是我那十天來的最大收穫。 靜默練習原本就是瑜珈裡的一部分,沒有權威,沒有大師。就只有自己。佛說眾人皆佛(WE ARE ALL BUDDHA)就是這個道理。我很鼓勵人去找出時間跟自己相處,來一場靜默練習,它並不一定得設限多久的時間或什麼地點,它只是一個儀式、一個練習,不需要什麼遊戲規則,要不要吃素、斷食、靜坐、睡覺、泡澡、甚至裸泳都行,只看你自己想不想加進去靜默作息裡而已。只要你做到讓自己靜下來,面對自己,聆聽自己的內在聲音。 當周圍有太多雜音,反而讓人聽不見聲音,如同混濁的池塘看不見反射,靜下心來,讓雜質沈澱,讓雜音隔離,你才能看見自己、聽見自己,然後進而去改變自己。 朱平生意人 悅日人 漣漪人 台北人本文轉載自我愛瑜珈@朱平瑜珈心專欄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