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暑 MLB 桂綸鎂 塞爾維亞 全面啟動
復興為何遲延 /歐雷納(Leonard Ravenhill)復興為何遲延 /歐雷納(Leonard Ravenhill) 歐雷納於1907年生於英國約克郡,是英國巡迴佈道家中的頂尖人物之一。對他而言,他深知個人蒙神所差遣,並非只是為了執行教會所擔負的傳統工作,而是為了一個更高、更大的呼召:復興。因此,面對當時道德淪喪、人心敗壞及社會不公,教會卻仍兀自沉睡著,他的心極其悲痛。一股由神來的迫切感與使命感驅使他登上巴力的高山,羞辱他的先知們,並斥責教會死寂的光景。他的話語銳利、情詞迫切、毫不懼怕,正是當時環境所需要的。 雖然我們所處的環境與時代已有改變,但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--復興為何遲延?歐雷納評論道,復興遲延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,缺乏禱告──迫切和有信心的禱告。事實上,教會史上的每一次復興都與禱告有關,其震撼並改變當時的世代。禱告,正是復興的關鍵。骸骨場上的復興 「耶和華的靈降在我身上。耶和華藉祂的靈帶我出去,將我放在平原中。這平原遍滿骸骨。……誰知……骸骨甚多,而且極其枯乾。……祂又對我說,你向這些骸骨發預言,說,枯乾的骸骨啊!要聽耶和華的話。……於是我遵命說預言,氣息就進入骸骨,骸骨便活了,並且站起來,成為極大的軍隊。」(結卅七1~10) 在宗教史或一般歷史上,記載過比這更荒謬的景象嗎?場上盡是枯骨,有誰曾面對這般死寂的觀眾呢?先知看出這個民族滿了傷痕、膿瘡,使其遽趨死亡,而死亡之後就是腐爛分解。欲完成此「不可能之事」,需具爆炸力的信心。神一再要人從事他們能力所不及的,為要顯明非出於人手之巧妙,而是藉著與神的全能連結,方能成事。以西結雖蒙聖靈帶領,但身為凡人的他,眼見滿山遍野的骸骨時,必是毛骨悚然。然而,數千人(甚至數百萬人)的命運,正取決於以西結的信心。(許多人禱告,卻只有極少數人對自己的禱告有信心。) 當以西結面對如此情景時,他的靈受到神何等震撼!請注意,他說:「我遵命說預言。」(重點是:他為神當了傻瓜。)「枯乾的骸骨啊!要聽耶和華的話。」這不是瘋了嗎?的確──因著毫無瑕疪的聖潔而瘋了!然後,神工作:「有響聲!」 事實上,全能神口中的一口氣,便能使這堆骸骨起死回生,但神仍然按部就班成就這件神蹟。首先「骨與骨互相聯結」。這些骨架有何用處呢?他們可以為主爭戰嗎?可以榮耀祂的名嗎?除此,骨架還必須長肉,有皮遮蔽其上。但我們所看見的,仍然不過是滿山谷的屍體!但以西結抵擋心中的疑惑,繼續聽主的吩咐。雖然看出骨架及屍體無法為主效勞,他仍堅信神與他同在。他「遵命說預言,氣息就進入骸骨,骸骨復活了」!復興遲延──因為 復興為何遲延呢?原因很簡單──因為佈道工作已高度商業化。今天許多傳道人雖傳揚生在馬槽中的耶穌,但他們個人的生活卻極為奢侈。他們以數千元一客的牛排大餐,記念那位曾在沙漠中獨自禁食的禱告者。 復興遲延是因為藐視福音。有些牧者似乎只要能驅使某些人,走到台前得著某些東西,就可以隨時迎合會眾的需要。他們面不改色的大聲疾呼:「有誰需要幫助?有誰需要更多能力?有誰需要與神更親近呢?」如此在罪惡中悔改的「快速相信主義」,無疑是對寶血的羞辱,對聖壇的出賣。我們必須重整聖壇,因它是我們安息的所在。凡無法付上此代價者,請勿沾染這地! 復興遲延是因為粗心。對於那些關心永生者,聖壇似乎無暇顧及,因為佈道家們只忙於招呼親朋好友,任由罪人在聖壇前呻吟,自己卻醉心於人們的讚美。 復興遲延是因為懼怕。當初的衛斯理被拒於英國教會的門外,席羅蘭(Rowland Hill)論及他道:「他帶著一群菜鳥──一支倉促成軍的傳道兵團,包括補鍋匠、清道夫、馬車夫、掃煙囪工人等等,去敗壞人心。」這是多刻薄的言語啊!然而,衛斯理卻一點不怕人,也不怕撒但的攻擊。如果懷特非在英國的舞台上,都承受最粗俗的嘲弄;如果新約聖經中的基督徒,遭遇不名譽的毀謗,甚至被人用石頭打;而至今,罪及罪人仍然我行我素,我們身為傳道者的,難道不敢惹起地獄之怒火嗎?為何仍如此固守僵硬的規條呢? 復興遲延是因為我們未能迫切禱告。雅各書五17記載以利亞說:「他……禱告。」這是極寶貴的後記。假若沒有這後記,我們多半會抱著這段舊約故事,說:「以利亞說預言!」卻將他的禱告忘了。 我們在禱告的功課上,尚未到達流血的地步;尚未!正如馬丁路德所說:「我們的靈甚至尚未到流汗的地步。」神賜給我們的唯一能力,乃是禱告的能力。我們樂於為禱告的能力著書,卻不願在禱告中爭戰。對於今日的教會,「我們不爭戰!」的確是個很好的書名。恩賜,不論是天賦或屬靈的,我們樂於展示;見解,政治上或屬靈方面的,我們樂於廣傳;我們樂於講道,或著書,只為糾正一位弟兄在教義上的誤解。然而,誰願意襲擊地獄的大本營呢?誰會向魔鬼說不?誰會向美食、良友、貪睡說不,以致地獄之子眼睜睜地看著他與邪魔爭戰,羞辱惡者、釋放被擄的、將人從地獄中搶救出來呢?誰又會在靈裏勞苦之後,留下無數被血洗淨的靈魂呢? 最後,復興遲延是因為我們竊取神的榮耀。請聽這段話,耶穌說:「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。」祂又說:「你們互相受榮耀,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,怎能信我呢?」(約五41、44)讓我們遠離一切台上的阿諛、肢體上的讚賞吧!讓我們遠離「我的電台節目」、「我的教會」、「我的著作」等自我抬舉的說詞吧其大如神的禱告 有力的傳道、得勝的生活,必須「來自」禱告室裏持續不斷的儆醒。 忠心的芬乃倫(Fenelon)說:「我要奉神的名勸戒你們,食物如何滋養你的身體;照樣,也要讓禱告滋養你的靈命。」亨利‧馬廷(Henry Martyn)說:「但願我可以成為禱告勇士!我現在的無力感,全是因為安靜靈修的時間不夠所致。」一位作者曾如此說:「許多時侯,我們的禱告就像頑皮的男孩,按了別人的門鈴,等到有人來應門時,便一溜煙不見人影了。」我們可以說:「神的資源中,未被發掘的最大部分,便是禱告。」 誰能告訴我,神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呢?吾人或許可以估算世界的重量、天國的大小、天上星辰的數目、閃電的速度、日出日落的時間等等,但卻無法計算禱告的能力。禱告有如神一般巨大,因為禱告能力來自祂。 屈梭多模(Chrysostom)說:「禱告的能力,已然壓制火的熱力,也抑制了獅子的憤怒,使混亂歸於寧靜、平息戰事、安撫天然力、趕鬼、劈開死亡的鐵鍊、打開天門、鎮壓疾病、揭穿謊言、使城市免於毀壞、使太陽依序運轉、遏止雷電的行進。禱告是全套盔甲,不會減少的寶藏、永不枯竭的礦產、不被烏雲遮蔽的天空、不受暴風雨影響的天堂。總之,禱告是成千上萬個祝福的根源。」 以利亞是位禱告純熟的人;他改變了自然的運轉,勒住一個民族的經濟命脈。因著他的禱告,降下火來;因著他的禱告,人們仆倒;因著他的禱告,降下大雨。我們的確需要雨水的滋潤!教會如今焦乾的光景,任何種子也無法萌芽。它缺乏悔罪者的熱淚。哦!求賜下以利亞!當以色列人要求水喝時,有一人擊打磐石,而那堅硬的磐石便成為生命的泉源。「在主有難成的事嗎?」神啊!求差遣一位能擊打磐石的人給我們! 「禱告能改變事物嗎?」是的,禱告也能改變人。禱告不僅洗去哈拿的恥辱,禱告也改變了她;使她由不孕的婦人,變成多結果子的婦女,使她由悲轉喜(撒上一10,二1),將「哀哭變為跳舞」(詩三十11)。若企望收割,程序也是如此,因為「那帶種流淚出去的,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」(詩一二六6)! 若約翰‧諾克斯的禱告是:「求使我成功!」我們便永遠不會聽過他的名號;然而他的禱告是:「給我蘇格蘭,不然我就死!」若李溫斯敦的禱告是,他能劈開非洲大門,以證明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及使用六分儀的技術,那麼他的禱告早就在叢林中隨風而逝。然而他的禱告是:「主啊!這世代罪惡的傷口,何時能痊癒呢?」李溫斯敦生活在禱告中,並在屈膝禱告時與世長辭。 對付這不斷犯罪的世代,我們需要不住禱告的教會。我們需要再次發掘神那「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」(彼後一4)。在那「大日」裏,火的審判要試驗的,不是我們完成多少工作,而是完成哪些工作。凡由禱告生的必通過考驗,因為禱告乃是與神同工。禱告使人渴慕拯救失喪的靈魂;對拯救失喪靈魂的渴慕驅使人禱告。善解人意的心靈懂得禱告;禱告的心靈得以善解人意。因自己靈裏的軟弱而禱告者,主要將祂的能力賜給他。但願我們像以利亞一樣致力於禱告;他也是與我們有著同樣性情的人。讓我們禱告吧! 火生火 「看哪,最小的火,能點燃最大的樹林。」(雅三5)一根蠟燭,可以點燃上千支蠟燭!在領人歸主的穹蒼中,許多閃亮的星辰,是由布銳內德(David Brainerd)那無以匹敵的禱告生活得著起初的亮光。 克理威廉(William Carey)讀了布銳內德一生的見證之後,心中燃起拯救人靈魂的火花,最後,這股熱力帶領他到了印度的珊瑚海岸。在布銳內德熾烈火焰的光照和神的引導下,點燃了艾德‧培森(Edward Payson)心中的蠟燭。從這位身穿牛皮衣、遭遇各樣苦難,奉差遣到北美印第安人中的使徒所寫的日記裏,培森得著啟示,於是二十歲的他,便開始禱告的生活,甚至幾乎凌駕布銳內德之上。 另一位偉大人物,約拿單‧愛德華滋(Jonathan Edwards)在布銳內德肺病末期看護他。當時他的女兒潔如沙(Jerusha)在旁流淚,而敬虔的約拿單寫到:「讚美神,讓布銳內德在我家壽終正寢,使我得聽他的禱告,使我可以為他的奉獻作見證,使我可以受他的模範啟發。」 當布銳內德臨終時,衛斯理正值屬靈爭戰的高峰。請聽衛斯理大師在英國的聚會中所說的話。衛斯理說:「我們該如何行,才能使主工已衰微的地方復興起來呢?」這位不屈不撓的佈道家──震撼三個國度的人物──自答說:「每位傳道人都應該仔細閱讀布銳內德的生平。」 如同第一顆原子彈震撼廣島的威力一般,能震撼人心的,只有禱告的威力。若要匡正異教之風,掃除偶像廟宇,將受罪迷惑、戰兢懼怕的世人,領回到神的面前,唯有教會從衰微的光景中起來,接受神親自的復興。撒但無所不用其極地想以各樣的詭計,將我們從禱告的密室中攫奪出來,因為人藉著禱告,可以與神連合,而且在這種密契中,撒但必受攔阻、失敗。 以利亞在那裏? 神聖的聖靈以「他禱告」,作為以利亞一生的註腳。他聽見了神的聲音,看見異象,親嚐能力的滋味,與仇敵較量,最後與神同工贏得勝利。他所流下的眼淚,他心靈的痛楚,他所發出的呻吟,全記載在歷代志裏。最後以利亞以先知的身份出現,帶著由神來的預言;他深知神的心意。故此,他──一人──勒住整個國家,改變了自然。當他一語發出,便關閉天堂之門,使亞哈戰慄不已。 同樣的,要讓我們的心中火熱、眼見異象,唯有一途──禱告。以利亞這位心中熾熱如火、聲如雷響的人,並非禱告讓崇拜偶像的祭司遭滅,也非祈求從天降下雷電滅絕悖逆的以色列人,而是祈求神的榮耀與能力顯明。以利亞為主所行的事,已然超出他的能力所及,因為他祈求火,卻將祭物浸了水!如此神聖大膽的祈求,正是神所愛的。 「你求我,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,將地極賜你為田產。」(詩二8) 捆綁與釋放的關鍵:關係 / 舒迪恩(Dean Sherman) 世界的問題都是關係上的問題。或許你會問:「可能嗎?」請思想一下,世界上有哪些問題不是關係造成的?經濟、環境、家庭等問題,無一不是肇因於關係上出了問題。因此,關係是我們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。首先是人與神之間的關係,其次是人與人、人與自己的關係;這三方面的問題製造出全世界的問題。 為何要強調關係呢?因它可以讓我們看見正確的優先次序。即使我們已重生、被聖靈充滿、有確據上天堂、熟悉聖經,卻缺乏良好關係,我們就成為問題的一部份。 現在,正是基督的教會清楚其優先次序的時刻!在教會歷史中,向來忽略關係而偏重教義與組織;但除非有良好的關係,否則,便無法解決世界的問題。 耶穌說,惟有一件事能讓世人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;其途徑絕非偉大的講道或神蹟,而是我們之間的彼此相愛(參約十三35)及合一(參約十七11)。 羅馬書十二3說:「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,要照著神所分給個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。」一切關係上的問題皆可歸因於這節經文。因為任何家庭、教會、婚姻等問題的產生,都是因為其中有人看自己過於別人。這是關係中最嚴重的部份。所謂看自己比別人強,就是「驕傲」;解決之道,即如前面經文所說的──簡言之,就是「謙卑」。「驕傲」是看錯自己(看得過高或過低),「謙卑」則是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,亦即合乎真理。真理告訴我們,只要是人都擁有同樣價值。這價值建立在兩方面:一、我們都是按神的形像所創造的;二、耶穌為我們而死。因此,我們都應該在這樣的基礎上,與他人建立關係。 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(都有同樣的價值)。因此,我們要學習與別人相處、尊重別人。因驕傲只會製造問題,而合一──惟有在彼此謙卑的前題下,方能完成。 在屬靈爭戰的過程中,許多人向仇敵吼叫、呼喊讚美,這並沒有錯;但有時要使黑暗權勢潰逃、耶穌的名被高舉,必須透過關係。 如何藉關係來打破三種捆綁呢?一、物質主義的捆綁 以弗所書三5說:「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一樣。」很多時候,我們會為別人拜偶像的罪作悔改的禱告;但如果我們個人心中也有偶像,又如何能破除偶像的靈呢?任何攔阻你、我關係的,都是偶像。如果我愛我的敬拜方式、教義主張、社會地位等,過於愛你,或覺得我的團體優於你的團體(分裂主義),這就是拜偶像。偶像並非都是不好的事物,即使行真理也可能是在拜偶像;因為你有恩賜、知識、會敬拜,你就驕傲,如同哥林多人一般,結果卻是帶來分裂。因此,要破除這偶像,就必須為此悔改,並切實彼此相愛。偶像使我們否定他人的價值,視其比神更重要;倘若如此,我們即使對魔鬼大吼大叫、捆綁牠,也無濟於事。二、凶殺的捆綁 約翰福音三11說:「我們應當彼此相愛,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。」彼此相愛(美好的關係),是神給予我們的重要命令。第12節說:「不可像該隱,他是屬那惡者,殺了他的兄弟。」何謂凶殺?即藐視他人的生命。在今日的世界中,人不再看重別人的生命,人與人之間彼此互相殘殺。或許你會說,你沒有殺人;但經上說,凡恨他弟兄的,就是殺人的。有憎恨的、不饒恕人的,就是殺人的。要如何打破這捆綁呢?即彼此饒恕。三、恐懼的捆綁 因我們與人缺乏良好的關係,也不認識神,就帶來內心的恐懼。約翰壹書四16說:「住在愛裏面的,就是住在神裏面;神也住在他裏面。」真正的基督教乃與人有美好的關係。接下來的經文說:「愛裏沒有懼怕,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。」因此,住在神的愛裏乃是屬靈爭戰的一種方式。為何會有懼怕?因缺乏彼此信任;而此乃缺乏彼此敞開的結果。如今恐懼的靈瀰漫全球:人們怕死、怕未來、怕人,皆因我們的關係出了問題。破除此捆綁的方法就是:彼此相愛。 神要藉著恢復關係來破除上述三種捆綁。建立關係是絕對需要的!因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。你真相信嗎?讓我們藉著與人的關係來證明我們的相信。這並不是要我們與人妥協,而是願意容忍別人的軟弱。以弗所書二13-18清楚應許,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,已成就了神與人、人與人,和人與自己之間的合睦了!
3